分享“儿童口腔发展论坛”的一个病例:
北京一个4岁的男孩,因为乳磨牙发生龋坏,牙根发炎,导致眼眶下间隙感染,最终为了保命,摘除了一只眼球。
从图上看孩子乳牙表面似乎只是一块黑斑,没想到竟伤及到了牙根,嘴巴和面部相通,最终感染到眼部,到了要失去一只眼睛的严重程度。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的乳牙迟早都要换,没必要刷牙。甚至觉得乳牙坏了也不用管,等换完牙再好好保护也不迟。
真的是这样吗?豆苗妈来和大家聊聊关于乳牙的7个真相。
迟迟不长牙,是缺钙?
每个宝宝的出牙时间和顺序都不一样,它和遗传、生长发育、辅食添加时间等有关,别让钙来背这口锅!
一般来说,宝宝在4-10个月会萌出第一颗牙。只要一岁前出牙,都是正常的。如果超过12个月还没出牙,就需要到医院检查。
宝宝那么小,吃糊糊最好?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小,天天喂孩子吃糊糊——苹果泥、蔬菜泥、肉泥……甚至连粥也要打成米糊。
殊不知,牙齿也是需要锻炼的!
糊状食物没有经过咀嚼就直接进入胃里,牙床的肌肉得不到足够锻炼,会严重影响牙齿和颌骨的发育。
新闻里常说的双排牙(又叫乳牙滞留)就是因为孩子吃的太精细。咬合动作太少,乳牙受到的压迫不够,于是还没等乳牙掉下来,恒牙就已经长出来,造成牙齿的畸形生长。
想要避免乳牙得“懒病”,添加辅食必须“循序渐进”:
10个孩子7个蛀牙,都怪糖?
有些家长困惑:孩子吃糖少也刷牙,为什么还是蛀牙?
其实糖只是引发龋齿的病因之一:
是否容易产生龋齿,其实还与孩子的牙釉质、唾液分泌量等有关。
所以同样是吃糖,有以下两个特质的孩子更不容易蛀牙!
牙釉质坚硬的孩子:
牙齿的最外面一层叫做牙釉质。坚硬的牙釉质一般呈透明色。有的孩子天生牙釉质就比较脆弱,一旦口腔呈酸性,牙釉质就很容易被侵蚀,出现牙齿表面脱落的现象。
口水多的孩子:
如果孩子口腔分泌的口水多,而且速度快,那么孩子得龋齿的风险也会小,因为口水有冲洗牙齿的功能,等于随时在“刷牙”。
那孩子出现蛀牙时该怎么办?
一般建议孩子长出第一颗蛀牙后,就要看牙医。如果乳牙已经出现黑洞,黑斑,或者断裂等情况,更要及时求助牙医,不能放任不管。
具体治疗方法可参考下图:
宝宝喜欢边吃边睡,真的没关系?
很多宝宝都有边吃边睡、频繁夜起吃奶,甚至含着奶嘴睡觉的习惯。
我们大人都知道睡前要刷牙,却忽视了孩子的牙每晚这样泡在奶里,其实就是在给口腔细菌提供丰盛晚餐,不断制造酸来腐蚀牙齿。
长期如此,宝宝的前牙会出现环状的黄、黑色斑块,甚至缺损等问题,医生把这种由夜奶导致的牙齿问题叫做“奶瓶龋”。
预防奶瓶龋的方法:
1. 减少宝宝吃夜奶次数。
2. 喝奶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3. 宝宝吃完后及时移开奶瓶,并喂一些温开水或用湿纱布清洁宝宝牙齿。
乳牙缝大是问题?你想多了
许多妈妈可能会发现,小宝宝的乳牙稀稀拉拉,牙缝特别宽。
但其实在排除龋齿的情况下,乳牙阶段牙缝变宽是正常的生理特征,而且还是件好事。
因为再过几年,恒牙就会替代乳牙,但恒牙的个头比乳牙宽大,数量也比乳牙多(乳牙20颗,恒牙有28-32颗)。
所以乳牙若是不留点缝隙给恒牙,换牙后,反而有可能出现恒牙排列不齐的问题。
当然因为牙缝大,食物残渣更容易留在缝隙里,相邻两个牙齿之间很容易出现牙虫,所以更要注意乳牙的清洁哦。
宝宝才2颗牙,不用刷?
事实是,乳牙长出之前,就该养成每天给宝宝清洁口腔的习惯。在喂食后或者临睡前,妈妈们用手指缠上干净的纱布,沾清水清洗牙龈,按摩牙床。
第一颗牙出来后,除了用纱布,还可用指套牙刷沾清水,轻轻搽拭乳牙的内外面,后续逐步过渡到“宽柄软毛”的儿童牙刷。
刷牙过程中还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长习惯横着给孩子刷牙,这样容易拉伤孩子的牙齿,建议使用画圈法。
等到孩子5岁左右,就可以把牙刷完全交给孩子,让他每次刷2-3分钟。
而在牙膏的选择上,美国牙科协会建议,6岁以下的孩子,应合理使用儿童低氟牙膏:
3岁以下的孩子,每次牙膏用量大约是一粒米的大小。
3-6岁的孩子,每次不超过一粒豌豆的大小。
护牙,除了刷牙还有别的办法吗?
涂氟和窝沟封闭是预防孩子蛀牙的两种重要措施。
《中国口腔健康指导》推荐3岁以上的孩子,每3-6个月涂氟一次,能有效降低蛀牙的风险。涂氟就是在牙齿表面涂抹一层氟化物形成保护层,隔离外界物质接触牙齿。
如果已经长出磨牙,可以先做窝沟封闭再涂氟。
磨牙上的沟缝很容易储藏食物残渣和细菌,进而导致龋齿。窝沟封闭就是将这些沟缝填实,把牙齿封闭起来,细菌找不到入口就没办法下手。
窝沟封闭的最佳时间:
虽然涂氟和窝沟封闭能最大程度的预防龋齿,可它并非坚不可摧。
所以,家长们还是要以身作则,坚持给孩子刷牙。
家长们可以通过绘本动画,培养孩子刷牙的兴趣,最终养成刷牙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