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粉色的玩具产生了迷之热爱,直男癌的爸爸对此忧心忡忡,觉得养出个娘娘腔来画面太美不敢想,于是,我给他分享了以下推送:
收集Hello Kitty数量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竟然是位67岁的日本警察大叔!这个年近古稀的汉子被五千多个粉嫩嫩的Kitty包围,居然有一种莫名的和谐感。
大叔说,他之所以喜欢Hello Kitty,是因为他一看到它就有种被治愈的感觉,虽然Kitty没有表情,但他感觉自己的情绪都能被理解。
最初,大叔用自家二楼来收藏Hello Kitty,但是二楼很快就被挤爆了。于是大叔在自家院子里为它建造了一所专属的“别墅”,无论是外墙、室内壁纸还是天井,都是以Kitty为主题的。如今这座“别墅”不仅是邻居们“以猫会友”的场所,更成了全世界Kitty迷的根据地。
你看,大叔不爱刀枪棍棒,Hello Kitty耍得有模有样~依然一身正气铁骨铮铮,还莫名成了网红。
关于粉红色娘娘腔的迷思
到底是从哪来的?
明明一开始,粉红色只是单纯的粉红色,在父母们心里,蓝色和粉色同样柔和温暖,适合新生宝宝,甚至1918年美国的一篇文章赫然写着这样的观点:粉色果敢强烈,适合男孩子;蓝色沉稳雅致,适合女孩子。
果敢强烈!是不是觉得粉红色被误会太久了?
所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始作俑者,完全是赤裸裸的商业炒作。将粉色作为女性的标志是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才开始的。
当时的商家们抓住了人们对“正常性别”的认同心理,开始用色彩代表性别——毕竟,制造出新的细分需求,能带来新的销售增长点。
(最丧心病狂的案例:日本有厂家推出男士文胸,认为男士也需要保护好咪咪并规避乳腺癌风险。)
后来这件事从衣服波及到孩子们的玩具。
最后,就演变成了这样:
这是亚马逊的玩具页面,有着Boys’Toys 和Girls’Toys(男孩玩具和女孩玩具)两个选项。
这两个专区的风格截然不同:一个是以美国队长、变形金刚、忍者神龟为代表的超级英雄联盟,一个是以迪士尼公主、冰雪奇缘、芭比娃娃为主力军的粉嘟嘟的童话世界。
不敢想象,有多少喜欢洋娃娃的男孩子和喜欢冲锋枪的女孩子在大人的刻板印象中被迫放弃了自己小小的爱好。
甚至有更极端的案例,有个一年级的美国小姑娘因为带了一个星球大战的水杯去了学校,而遭受了校园霸凌——说真的,我儿子也有个粉红色水杯,你猜我能放心让他带去幼儿园吗?
这样,真的,不好
不好不好不好......
正如美国蒙莫斯大学的副教授丽莎所说,“一直以来,研究人员都很担心将玩具按照性别进行分类的行为会对孩子们造成(不好的)影响”。
现在,商家们开始正视玩具的“性别标签”,并开始重新思考。
2015年美国零售巨头Target公司宣布,他们将不再给孩子的玩具贴上男孩女孩的标签;2016年白宫举办了一场反对玩具刻板印象的会议,很多玩具制造商和专家参与了会议;
在英国,一项叫做“Let Toys Be Toys”(玩具只是玩具)的活动反对厂商把玩具贴上“男孩的”或“女孩的”标签。
你很难说这是不是一次新的反转型炒作,但必须承认的是,不同类型的玩具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技能学习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些积极作用并不因为孩子的性别而不同。
洋娃娃和餐厨玩具在我们看来更适合女孩子,实际上,它们对于所有孩子都有着很好的作用。这类玩具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认知能力和早期的语言能力 ;
过家家的游戏里面帮助洋娃娃穿衣服的戏码,可以帮助孩子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
超级英雄玩偶能够为孩子树立勇敢的榜样,对他们性格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
乐高和拼图则能够培养孩子的空间感,为将来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丽莎认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如果们按照我们为他们设定的路线发展,他们就没有办法自由地探索世界,这时他们就已经输了。”
身为父母,我们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用我们已经固化的思维去影响孩子的判断。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比我们自己要强得多。
美国德克萨斯儿童医院的心理学家阿克塞尔拉德教授建议:
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他自己想要玩的玩具,这对孩子来说是最为健康的方式。
所以,儿子,抱歉过生日时没有给你选粉色小公主蛋糕(当时真的觉得好丢脸), 还是祝福你能够勇敢做自己,不过粉红色的挖土机,真的买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