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了,医生却告知心脏有个杂音,这让家长好紧张……


这个紧张非空穴来风,毕竟,在小儿时期,尤其是3岁以内婴幼儿的心血管疾患,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


其中心脏杂音、青紫、心功能不全又是最常见的就诊原因。


那到底为什么宝宝会有心脏杂音呢?心脏杂音是不是就代表宝宝有先天性心脏病?孩子的家长对于这个问题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困惑、焦虑和误区。



心脏杂音是怎样形成的?


心脏杂音,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内流动时,因某些因素影响血流加速或产生涡流,使心脏和血管壁震动而产生的声音。



有心脏杂音一定有问题吗?


要知道,宝宝有心脏生理性杂音,其实很常见:这种情况下,听诊多数柔和、不固定、比较少传导。


具体来说,新生儿常常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并向背部传导。


原因:新生儿出生后,过渡循环期肺动脉瓣相对狭窄。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也可闻及生理性收缩期杂音。


原因:可能与血流速度较快有关,部分查出与左室假腱索(一种先天性解剖变异)有关,无需治疗。




宝宝为什么会有心脏杂音?


有家长说,你说有杂音没事儿,但为什么别家小孩儿没有杂音,我家宝宝就有呢?


这在门诊是不可能有时间解释的…我得从新生儿、婴幼儿的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点谈起。


有以下几个原因:


● 新生儿出生时心率快,随年龄增大,才会逐渐减慢。

● 宝宝出生早期肺动脉压力较高,慢慢长大以后才会逐渐下降。

● 孩子的卵圆孔尚未闭、动脉导管还在开放,这意味着一般在孩子1-3个月时,卵圆孔分流减少并逐渐消失,在生后5-7个月解剖上才大都闭合。



所以顺口提一句:新生儿卵圆孔未闭对其健康发育没有影响。


而生理性动脉导管一般在1-3个月才开始解剖闭合,到6个月有97%的孩子才完全闭合。

● 宝宝的周围动脉血流速度较快,故常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 部分正常婴幼儿及儿童存在各瓣膜口生理性反流,这很常见。


例如临床B超提示轻度的瓣膜反流(包括三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关闭不全,都无需特殊治疗,只要临床随诊即可,虽然心脏杂音会持续存在。



如何鉴别病理性杂音?


这要结合很多方面,比如病史、体查和各种检查,具体应由医生来结合判断,但我可以在这里泛泛地给大家谈一谈:   


病史:当母亲有宫内感染、孩子出生后年龄和生长发育不对称,或生长发育迟缓,食纳差、易感、活动受限等。


体检:孩子消瘦、青紫、气促、多汗、浮肿、心脏杂音大于二级以上,有周围血管体征者。检查:超声心动图、胸片发现异常,提示器质性心脏病的孩子,建议到心血管专科随诊。


另外,如果既往无心脏杂音,但近期出现杂音,有增强趋势,还需要特别注意心肌炎、心内膜炎、川崎病、心律失常等疾患。


 

 总结:综上,心脏杂音可见于健康正常的宝宝,而正常生理性心脏杂音无需处理。


部分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小型房间隔缺损常常可以听不见杂音,所以没有心脏杂音的宝宝也有可能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所以,心脏杂音性质还需结合年龄特点和临床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作者介绍:饶晓林 副主任医师·儿内科


转载说明:本文转载自妈咪知道,线上【妈咪知道App】独家签约2000名三甲级儿科医生,为母婴用户提供线上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