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我们妈妈群里看到这样的对话:
某妈妈问:我家宝宝一吃就睡,喂一次奶要一个多小时,老母亲腰酸背痛他还没吃到多少奶,怎么办啊?
某妈妈答:可以吸出来瓶喂,这样最方便省事。
真的可以因为亲喂效率不高,妈妈觉得累,或者担心宝宝吃不饱就改成全奶瓶喂养吗?
不!
今天来跟大家聊聊关于奶瓶喂养的七大真相。
奶瓶喂养容易过度喂养
一个研究对比了16755个宝宝后发现,1个月大的宝宝用奶瓶喂奶粉时比母乳亲喂多吃了49%的奶,3个月时多吃57%的奶,5个月时多吃71%的奶。
一个研究发现1-6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吃的奶量每天都是差不多的,大概是每餐3盎司(89毫升),每天24小时总的母乳摄入量是25 盎司 (750ml)。
奶瓶喂养容易过度喂养的原因:
1、乳汁流速不同
奶瓶喂养时乳汁流速较快,宝宝很容易就可以吃到乳汁,而吃妈妈奶时,必须要刺激出奶阵来才能吃到大量乳汁。而且奶阵是阵发性的,一次只能持续1-2分钟,需要等下一次奶阵才又会有更多乳汁。
2、母乳亲喂的宝宝有更好的控制能力
宝宝摄入含有脂肪的奶后会激发肠道释放胆囊收缩素(CCK),帮助消化和调整摄入,让宝宝有饱腹感,感觉困倦。亲喂时宝宝释放更多胆囊收缩素,这也是为什么宝宝吃母乳容易睡着的原因之一。
3、喂奶瓶的妈妈给宝宝的奶过多
妈妈认为宝宝需要吃的多,就会提供过多的乳汁,而因为吸吮奶嘴对于宝宝其实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他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在做,所以不知不觉他就吃多了。
过度喂养有什么坏处?
体重增长过多、肥胖
大便水样,呈现绿色,常带有泡沫
胃食管反流严重,频繁吐奶
腹痛,因为腹痛和胀气使得宝宝常常会哭闹
成年后患肥胖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奶瓶喂养容易乳头混淆
亲喂时宝宝的舌头会伸长垫在牙龈和乳晕乳晕之间,呈波浪式运动。而吃奶瓶时为了让乳汁流速慢一些,宝宝会用舌头顶住奶嘴来吸吮。如果过早引入奶瓶,尤其是在产后头一个月里,又没有正确瓶喂的方法,很容易出现乳头混淆,就是宝宝不知道在妈妈乳房上要如何吸吮了。这种情况真不能怪宝宝,毕竟人家还小,一会儿一个花样,人家搞不明白了。
奶瓶喂养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
母乳喂养是婴幼儿最佳的喂养方式,这里包含了两个意思:吃母乳和喂养方式。除了吃到母乳给宝宝带来的好处以外,妈妈和宝宝胸贴胸腹贴腹的肌肤接触,是妈妈和宝宝情感链接的最佳方式,最有利于宝宝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最有利于宝宝安全感的建立,也最有利于妈妈很快进入母亲这个角色,帮助产生更多乳汁。
奶瓶喂养不利于宝宝颌面部发育
宝宝吮吸妈妈乳房时,他的嘴巴会张得很大,上下嘴唇外翻,当吸吮时宝宝的舌头和下颚开始有节奏的一起运动。这种吸吮方式有利于颌面部的咬合,牙齿的发育,而吃奶瓶或安抚奶嘴容易出现颌面部咬合不良,地包天等情况。
亲喂更有利于乳汁移出,减少堵奶
亲喂时妈妈跟宝宝的情感交流以及宝宝独特的吸吮方式更有利于妈妈分泌泌乳素和催产素,更容易刺激产生奶阵让乳汁流出。而吸奶器刺激奶阵效果不如亲喂好,很容易发生乳汁淤积堵奶情况,以及使乳汁量减少。
一定不要让宝宝躺着吃奶瓶
宝宝躺着吃奶瓶跟妈妈躺喂母乳不一样,吃奶瓶时宝宝大多数时候都是平躺吃奶,时间长了容易出现下颌回缩、地包天等情况,而且中耳炎的发生率也会增加。而妈妈躺喂母乳时宝宝和妈妈都是侧躺,并不会增加地包天、中耳炎的发生率。
需要及时戒除奶瓶
宝宝6个月之后就该学习使用杯子,在1岁左右就要停止使用奶瓶,最晚18个月之前就要彻底戒除奶瓶了。宝宝早日戒除奶瓶可以降低患龋齿的几率,也能让口腔肌肉得到更好的锻炼,妈妈在6个月以后逐渐引导宝宝使用带吸口或吸管的杯子。
写在最后的话:
写科普文章最怕的就是一部分妈妈的“玻璃心”,你说母乳喂养好,她就说你这样写就是让她自责,说她不是好妈妈。我今天这篇文章估计也会有妈妈有类似想法,所以我要在文末补充说明一下。
本文的适用情况是在产后头几个月,妈妈亲喂遇到了困扰,不要轻易放弃亲喂而转为全瓶喂,因为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困扰。
如果你现在已经是一位全瓶喂的妈妈,也请不要自责或担忧,因为你在当时做出了最符合你的认知的最佳选择。
如果你要上班背奶,宝宝肯定不可避免要瓶喂,注意正确的瓶喂方式就好,一般大宝宝乳头混淆的几率并不大。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