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解决题目中的这个问题,之后再讲哪种睡姿不容易误吸导致窒息、吐奶后到底怎么办,再之后讲孩子到底怎么睡眠,再再之后讲抽搐、溺水、昏迷后为什么要侧位,一步步来。
哈哈,一次讲完,会读累了,也会晕。就这一篇写完,看的文献资料比写个万字大篇都多,啥也不说了,点赞分享吧。
注意,这篇内容只讲姿势和反流的关系,不是讲使用哪种姿势睡眠。
首先,咱们得知道几个概念:
吐奶(spitting up, spillling):也可以认为是溢奶,就是奶从嘴巴里溢出或者吐出,量不大,不是喷出,也可以认为是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GER):就是胃内的奶/食物,从胃内经过食管反流到口咽或者嘴巴里,可能吐出来,也可能不吐出来。这对于小婴儿而言,是正常生理现象。
胃食管反流病(GERD):胃食管反流导致症状出现,比如食管炎、体重不增或减轻,呼吸道感染等。
婴儿(infant):生后到1岁之内的孩子,有些地方会把生后的前4周单列出来,称为新生儿期。
好的,下面开始正文:
先说结论
目前研究表明,对于胃食管反流的(吐奶的)婴儿:
喂养后,将婴儿直立(靠在父母肩膀上)20-30分钟,似乎能降低孩子反流症状的可能性,是可以尝试的。
俯卧位(趴着)和左侧卧位时,不容易吐奶。
半仰卧位或者坐着会加重吐奶。
抬高头位是否能减少反流仍需研究(有争议)。
下面一条条的分析:
吃奶后竖着抱一会有效果吗?
目前,北美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学学会(NASPGHAN)[1],美国儿科学会(AAP)[2,3],美国梅奥诊所[4],UPTODATE[5]都是推荐,如果孩子有胃食管反流,那么在喂奶后,将婴儿直立(靠在父母肩膀上)20-30分钟(或者就是30分钟),是有好处的。
注释:gikids.org是NASPGHAN下属网站,面向家长进行科普。
我噻,这么多的牛啤单位都推荐,那一定是有权威的试验结果吧?嗯,抱歉,没有,基本都是直接给出这个建议,没带参考文献,或者就是几篇文章互相引用[5,8]。
所以,UPTODATE里面,很委婉的说到:直立似乎能降低孩子反流的可能性,是可以尝试的。
哈哈,看样国内外都一样,不要盲从啥啥权威,国外指南也都得仔细的审,辩证的看。
另外,反而在2013年AAP的一篇文章[6]的参考文献[7]里面,我们看到这样的结果:对韩国一家医院32名婴儿的进行了反流和直立位置的研究,发现餐后选择直立位置,胃食管反流的次数竟然增多!
哈哈,看到这里不要着急,没有翻车,因为虽然直立时反流比躺着时增多,但是反流导致的症状少。
为什么反流反而会增多?文章给出的原因是,直立位置时,食管上括约肌容易松弛,容易出现反流,如下图所示。
为啥上括约肌松弛会反流呢?因为下括约肌松弛时,上括约肌收缩能避免反流,如果下和上都松弛了,反流就出现了。
那为啥反流导致的症状少呢?可能是对于婴儿,反流多是非酸性反流有关(仍需确定其和症状关系),另外有研究发现,直立位时,反流到食管的食物能更快的被清除,也就是再回到胃里。
那既然这样,咱们还是推荐,如果孩子经常反流或吐奶,那喂奶后,就直立着抱30分钟吧。
为什么趴着不容易吐奶?
首先,这个有证据吗?有的。
在2007年一篇文章[9]提示,对于频繁发生反流的早产儿(一共22名),在24小时内,分别随机采用仰卧、俯卧、左侧和右侧卧位,每种姿势6小时,最后发现,左侧卧位和俯卧位导致的胃食管反流降低。基本上新的各大指南里面,引用的参考文献都是这一篇。
为什么趴着时胃食管反流会降低呢?这篇文章没说太多,引用的是1999年的这篇文章[10],考虑和解剖结构有关,食管下括约肌正常在胃的后面一点,前面被一部分胃盖着,这样食管下括约肌的位置就是低的。注意哦,你的胸是前,背部是后。
当仰卧时,肯定还是这个样子的,食物因为重力作用,就会盖到食管下括约肌上,但是当你趴着睡时,食管下括约肌就高于胃部了,那食物就不会碰到这块肌肉,即使它松弛了,食物也反流不上去。
其实,我个人觉得,按照胃的走形特征,如下图所示,在仰卧时,食物就是会接近食管的,而趴着时,反而不容易接近。
查了下其他文献[13,14,15],结果也是差不多,都是趴着的效果比较好,虽然这些文章比较老了,是八几年左右的研究。
为什么左侧卧位不容易吐奶?
首先,这个确定吗?因为uptodate里面写了,关于婴儿,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哪个好还没有明确。
其实,综合目前最新的几篇研究,可以这么说,基本已经统一口径了,左侧卧位虽然会导致胃排空慢些,但是导致的反流率是降低的。
为什么排空会慢呢?大家看下图就能知道,上面是右侧卧位,下面是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时,胃在上面,里面的食物依靠重力作用也能快速向下排啊。
2007年的这两篇[9,11]关于研究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文章得出结论,左侧卧位比右侧卧位,反流次数会降低。原因是左侧卧位时,食物贮存在胃体和胃大弯(效果图见上图,解剖结构见下图),这样话,能减少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从而减少胃食管反流。
但是这篇文章[11]比较有意思,与其他研究孩子长时间的胃食管反流不同,这个研究的时间较短。这个试验研究了10名健康的早产儿,给他们喂奶后,先左侧或者右侧卧位,保持1小时,之后转为相反的姿势(右侧或者左侧卧位),如下图。
结果提示:右侧卧位的反流次数多于左侧,同时液体型反流也是多于左侧卧位。但是如果先采取右侧卧位,1小时后转为左侧卧位时,再发生液体型反流的次数会减少,如下图所示。
所以,该文章的结论是,在餐后给婴儿使用右侧卧位,1小时后转为左侧卧位,会促进胃排空,减少餐后后期的胃食管反流率。哈哈,不要高兴,也不要就这么执行了,因为上面刚刚说完,在喂完奶的1小时里,右侧卧位时液体型反流是更多哦。
大家还记得《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的指南里面对于溢奶孩子的推荐是右侧卧位吧?如下图。他们提出右侧睡眠,可能是基于这篇文章?但即使基于这个文章,这个推荐也不对哦,以后再讲啊。
但不论如何,可以认为在左侧卧位,胃食管反流是减少的。
半仰卧位或者坐着为什么会加重吐奶?
让孩子坐到婴儿椅或者安全座椅中,保持半卧位的姿势,看似上身抬高了,觉得能减少反流,但是这时会压迫胃部,反而容易出现反流问题[16]。这个挺简单的,不再多讲了。
抬高头位能减少反流吗?
看各大指南[5,6,17,18],写的是不能减少反流。但是继续看他们的参考文献,有些文章是说没有效果,有些是可以减少反流的。
这篇文章[19]对比了仰卧、俯卧、左侧、右侧姿势,发现左侧和俯卧有效,但是分别将这些姿势抬高了头位后,没有发现更好,没有统计学意义。
但这篇文章[20],却发现,趴着抬高头位30度,相比于平趴着,对胃食管反流的婴儿有些好处,比如减少餐后反流的频率和反流大于5分钟的次数,但对于总的反流频率、食管pH小于4的频率等没有啥改善。这篇最后的结论是不需要抬高头位。
这篇文章[15],也是提示,采用抬高头位30度的方式,俯卧位抬高头位30度(下图)也比平着俯卧要好。但是仰卧位30度抬高头位没有好处。
又有翻转,在这篇文章[21]里面,采用下图这种治疗床,仰卧位抬高头位40度,给经过用药治疗等失败的胃食管返流病的孩子使用后,发现胃食管反流是明显好转的。但是这个目前只能用于试验,并且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自己不要试,切记!
综合上面这几篇的结论,感觉关于抬高头位是否能降低胃食管反流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不能一步打死说没用。
但是因为这种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几率,能不能让孩子这么睡,对于什么孩子能这样睡,怎么监护,都需要综合考虑的,也得等待进一步的研究。
over。
参考文献
[1].NASPGHAN.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Reflux & GERD in Infants.https://gikids.org/gerd/treatment-infants/[2].AAP.Why Babies Spit Up.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baby/feeding-nutrition/Pages/Why-Babies-Spit-Up.aspx[3].AAP.Gastroesophageal Reflux &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Parent FAQs.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issues/conditions/abdominal/Pages/GERD-Reflux.aspx[4].mayoclinic.Infant reflux.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infant-acid-reflux/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1412[5].UPTODATE.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infants.2019.[6].AAP.Gastroesophageal Reflux: Management Guidance for the Pediatrician.2013.[7].The Efficacy of the Upright Position 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nd Reflux-Related Respiratory Symptoms in Infant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Symptoms.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 2012 Jan; 4(1): 17–23.[8].Alexander KC Leung.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children: an updated review.Drugs Context. 2019; 8: 212591.[9].Corvaglia L.The effect of body positioning 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premature infants: evaluation by combined impedance and pH monitoring. J Pediatr. 2007;151(6):591–596.[10].Ewer AK. Prone and left lateral positioning reduce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in preterm infants.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1999;81:F201-5[11].van Wijk MP. Effect of body position changes on postprandi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nd gastric emptying in the healthy premature neonate. J Pediatr. 2007;151(6):585–590.[12].Loots C. Body positioning and medical therapy for infantil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symptoms.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4;59(2):237–43.[13].Seventeen-hour continuous esophageal pH monitoring in the newborn: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position in asymptomatic and symptomatic babies.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1985 Jun;4(3):356-61.[14].Jacinta M Tobin.Posture and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a case for left lateral positioning.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1997;76:254–258.[15].William F.Effectiveness of Positioning Therapy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Pediatrics June 1982, 69 (6) 768-772;[16].Orenstein SR.The infant seat as treatment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N Engl J Med. 1983;309(13):760–763.[17].Pediatric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oint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 (NASPGHAN)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 (ESPGHAN).2016.[18].Daniel R. Current Insights into the Pharmacologic and Nonpharmacologic Manage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Infants.NeoReviews April 2016, 17 (4) e203-e212[19].Jacinta M Tobin.Posture and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a case for left lateral positioning.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1997;76:254–258.[20].Orenstein SR.Prone positioning in infant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s elevation of the head worth the trouble?.J Pediatr. 1990 Aug;117(2 Pt 1):184-7.[21].Y Vandenplas.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efficacy of the Multicare AR-Bed in 3-week–3-month-old infants on regurgitation, associated symptoms and acid reflux.Arch Dis Child 2010;95:26–30.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