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媒体上有消息说妈妈亲吻孩子,导致孩子患有亲吻病,需要骨髓移植。当然我还想,不就是EB病毒感染吗,啥时候需要骨髓移植了?


但好好看了这个消息,发现孩子确实是EB病毒感染,可能和亲吻有关系,也确实需要骨髓移植才行,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想到自己以前亲过孩子,会非常担心,但是大可不必,当然我们仍强烈推荐不要亲孩子。


为啥不要担心呢?


因为这个病非常罕见,不是咱们常说的亲吻病,而是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即使在高发的东亚地区,比如日本,据统计每年有23.8例发病,所以还是非常少的。


但我们今天还是想说说这个问题,因为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前没诊断的病历可能会越来越多,并且一般情况下该病发展较慢,如果早知道,孩子的结局可能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目 录


亲吻病是什么?


亲吻病是亲吻传染的吗?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是什么?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是亲吻传染的吗?


哪些孩子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是免疫力低下导致的吗?


什么时候需要注意该病?


亲吻病是什么?


亲吻病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的俗称,是感染了EB病毒后,出现以发热、扁桃体咽炎及淋巴结肿大三联征为特征的疾病。



这里虽然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但是扁桃体表现确实有白色渗出的,如下图所示,大家注意不要看到这样的表现,就以为是细菌感染,给抗生素治疗。



如果对这个疾病的孩子,使用抗生素后,尤其是使用阿莫西林之后,可能出现全身的斑丘疹,如下图所示,这个不是药物过敏表现,而是这个疾病和抗生素相关的问题,具体为啥,目前不知道。



该病以EB病毒感染为主,其他比如巨细胞病毒、腺病毒等也能引起,只是比较少。


虽然名字里面有单核细胞增多,但其实增多的是淋巴细胞。为啥叫这个单核细胞增多症呢?


目前大部分文献都会提到1920年首次提出这个名字的文章。给出的说法是在一组大学生中,出现了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且出现非典型单核细胞为特征的发热疾病。


但也有文献说,文章里面提到的是非典型的淋巴细胞不是单核细胞[2],只是因为文献太早了,在网上查不到原文,没法具体分析了。


反正大家现在记住,不用管单核细胞的问题,只看淋巴细胞就行了。


亲吻病是亲吻传染的吗?


该病多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的传染,全球95%的成人都感染过这个病毒,有可能在小时候就感染该病毒,尤其是经济、卫生稍微落后的地区。但是儿童期发病较少或者症状非常轻,可能不知道或者诊断为别的疾病,就过去了。


而在青少年时出现症状的多并且比较典型,同时这个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而青少年时情窦初开,所以就称为亲吻病了。同时研究发现,青少年们通过深吻传播病毒[2]。



人感染该病毒发病后,在6月内唾液中病毒含量最高,并且会终身携带,通过唾液间断排出大约数十年,这可能是为什么全球这么多人感染的原因。


那小时候的病毒是怎么传播的呢?目前还不清楚,但肯定和接触到带有病毒的唾液有关,至于是亲吻还是通过共用的餐具上有唾液等不明,有研究发现,通过咀嚼喂食可以传递病毒给儿童[3]。


如果小时候不感染该病毒,等成人后才出现,可能病情会较重,所以,小时候感染可能也是个好事。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是什么?


大家还记得上面说的会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吧,这就是病毒进入人体后,感染淋巴细胞导致的,如下图所示,紫色的就是淋巴细胞的细胞核,这些被感染的淋巴细胞的细胞核大而不规则。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4]


本来淋巴细胞是用来杀灭病毒的,而这种病毒却进入淋巴细胞内,比如B/T淋巴细胞内,通过B/T淋巴细胞复制增殖,达到在体内永存的效果。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0]


一般情况下,人和EBV病毒共存没有问题,进入潜伏感染状态,机体保持健康或亚临床状态。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时,EBV不断的增殖导致反复或者长久的全身炎症表现,或者改变淋巴细胞的调节机制,导致其增生出现淋巴瘤,攻击浸润其他器官,导致其衰竭。


反复或者长久的全身炎症表现就是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比如长期的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有些还伴有血小板减少症、贫血、全血减少、腹泻、视网膜炎等[5]。病程大于3月,一定要考虑该病。


大部分孩子是以以上表现为准,开始不被认为严重疾病,病情缓慢进展后才能诊断,也有部分孩子起病比较急,发病就是噬血细胞综合征( HLH),治疗不及时容易死亡。


还有些病例以蚊虫叮咬后的严重反应起病,比如在叮咬后出现叮咬部位发红、水肿,10数日后出现溃疡,如下图所示。并且患者在叮咬后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表现。所有,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要考虑该疾病。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6]

A.叮咬后2天,B.叮咬后10天表现。


淋巴瘤大家都知道,恶性肿瘤,死亡率高。


这种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药物等控制不了,免疫球蛋白没效,只能对症支持治疗和化疗,预后差,看国内一个18例的病历报告,死亡14例[7]。


如果及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存率会增加,可能会治愈。研究发现,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发病后的15年总体生存率为60.6%,而未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为15.7%。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是亲吻传染的吗?


只能说相关,源头可能是亲吻导致的EB病毒感染,但是感染后,大部分人都不发病,少部分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极少数有该问题。


从感染到发生这个疾病,到底是什么导致EBV反复感染,为什么出现淋巴瘤等问题,现在还不明确。


哪些孩子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是免疫力低下导致的吗?


不知道哪些孩子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有些家长可能会问,是不是只有免疫力低下的患儿才会出现这种问题呢?


不是,目前研究发现,该疾病和现存的免疫缺陷病没有联系。但是可能存在潜在的免疫问题,因为有些个例发现孩子的某些免疫相关基因和正常孩子不同。


但是这种免疫问题,不是现在咱们通俗意义上的免疫缺陷病,发病的孩子大部分是没有健康问题的孩子。


另外,该病发生后,因为对淋巴细胞的感染侵袭作用,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孩子会继发各种感染[8]。



什么时候需要注意该病?


长期的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功能异常等问题,一定要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蚊虫叮咬后出现强烈反应,除了皮疹外,还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早发现诊断后,在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 HLH)和淋巴瘤发展前治疗,及早给与化疗(不能治愈)并且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孩子预后可能较好[9],而晚于这个时期,效果不佳。


- 参考文献 -


[1].Mohseni M. Mononucleosis.StatPearls.2020 Jan-. Available from: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70387/


[2].Balfour HH Jr.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Clin Transl Immunology. 2015;4(2):e33. Published 2015 Feb 27. doi:10.1038/cti.2015.1


[3].Lang DJ. Early acquisition of cytomegalovirus and Epstein-Barr virus antibody in several isolated Melanesian populations. Am J Epidemiol. 1977;105:480–487.


[4].Yoshii, M.Systemic 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of childhood Report of a case with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cology Letters 4.3 (2012): 381-384.


[5].田树凤.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8.


[6].Asada H. CD4+ T-Lymphocyte–Induced Epstein-Barr Virus Reactiva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Hypersensitivity to Mosquito Bites and Epstein-Barr Virus–Infected NK Cell Lymphocytosis. Arch Dermatol. 2003;139(12):1601–1607. doi:10.1001/archderm.139.12.1601


[7].胡波飞.儿童慢性活动性 EB 病毒感染 18 例病例系列报告.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9.


[8].Kimura H.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Disease. Front Immunol. 2017;8:1867. Published 2017 Dec 22. doi:10.3389/fimmu.2017.01867


[9].Ayako Arai.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Clinical Features Under the 2016 WHO Classification and Mechanisms of Development.Front. Pediatr., 05 February 2019 | https://doi.org/10.3389/fped.2019.00014


[10].Hisashi Iizasa .Epstein-Barr Virus (EBV)-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Viruses 2012, 4(12), 3420-3439; https://doi.org/10.3390/v4123420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