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基本介绍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现有更专业的名字叫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多起病于36个月以内,约2/3的患儿出生后即逐渐起病,约1/3的患儿经历1~2年正常发育阶段后退行起病。遗传和发育早期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孤独症发病中可能起着关键作用。
孤独症的常见表现
两大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具体表现如下:
(1) 社会交往障碍:
l 社会情感互动缺陷:患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意愿。喜欢自己玩耍,没有固定朋友;不能进行正常社交,缺乏相互往来;不能主动分享情绪及玩具;不能发动或回应社会交往(如:不愿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及肢体接触、不会用语言应答及不主动寻求帮助等)。
l 社交互动的非言语交流行为缺陷:患儿整合言语和非言语交流能力差(如:正常孩子,表示再见时,摆手时同时说再见;孤独症患儿可能会摆手,但不会一边摆手一边说再见);眼神接触和肢体言语异常或理解及使用手势交流缺陷(如:眼神空洞、不能理解他人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不会用手势来表达社交);严重的可能一点面部表情和非言语交流都没有。
l 发展、维持和理解多种关系上的缺陷:患儿缺乏区分不同社交场合及分享想象性游戏或交朋友的能力[如:正常孩子,在不同场合行为不同(在学校遵守规章制度、在别人家不乱翻乱扔东西、见到陌生人保持社交距离);会进行想象性游戏、进行角色扮演(如过家家酒)],对同伴不感兴趣。
(2) 重复/刻板行为:
l 坚持同一、固定不变的常规或仪式化的言语或非言语:患儿不能忍受/适应变化,很小变化就会引起很大的痛苦(如:每天走同样的路线、吃同样的食物、同一种游戏、同一种玩法,稍有变化,即不能忍受,引起巨大痛苦)。
l 过度狭隘或固定兴趣,在强度和关注程度上不正常:正常情况下,正常孩子也会喜欢某个人、某个物体或某件事,甚至可能是迷恋;但孤独症患儿兴趣更局限、更狭窄,喜欢程度更强(如:有些患儿特别迷恋旋转物体,可以看很长时间风扇、轮子,时间长到我们觉得不可思议)。
l 对感觉刺激过低或过高,对环境的感觉方面有不寻常的兴趣:如对一般人觉得无刺激,孤独症患儿会很敏感(如:某些声音不刺耳,患儿却捂起耳朵;某些光滑的桌面,正常人摸着无感觉,患儿却反复抚摸,来增加感觉刺激);对一般人觉得刺激性强的,反而无明显感觉(如:灯光刺眼,患儿却能长时间注视;摔倒疼痛程度大,却不觉得疼)。
孤独症预警表现:
l 3月: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人或物品
l 6月: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l 8月:听到声音无应答;不会区分生人熟人
l 12月:呼唤名字无反应;不会模仿“再见”或“欢迎”动作
l 18月: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与人无目光对视
l 2岁:不会说3个物品的名称
l 2岁半:不会说2~3个字短语;兴趣单一、刻板;不会示意大小便
l 3岁:不会说自己名字:不会玩假象游戏
孩子有孤独症,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后,大多数父母初期都很难接受这个诊断,可能会找不同的专家就医,想得到不同的答案。但往往事与愿违,诊断时间过长,耽误干预治疗关键期。若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若心有疑虑,可找权威专家进行诊断,确诊后,立即进行治疗。
孤独症的干预治疗是长期的过程,治疗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医生及治疗师,制定干预计划后,家长一定要全身心的参与进来,家长是否全面积极地配合和介入训练对患儿预后有重要影响。
推荐: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一下美剧《良医》,主人公Murphy,就是孤独症患者,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本病。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儿童孤独症诊断与防治技术和标准研究项目专家组.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 2017, 55(12): 890-897.
[2]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M].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3] Avlund S H, Thomsen P H, D Schendel, et al. Time Trends in Diagnostic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Young Children Referred on Suspicion of Autism: A Population-Based Clinical Cohort Study, 2000–2010[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