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真的不是标题党,就是最近涌现的好多“神童”的报道。
好朋友发来问我怎么看。我当时没打开看,第一反应就是,这离我们普通人家太远了吧,能说啥啊。
但周末打开这些报道细细看看,发现这些内容背后所反映的核心,相信对我们每一位父母都会有启发。
“人造”神童
这些新闻被热议的背后,是因为这些神童的“成就”已经颠覆了我们常人的认知。
云南昆明六年级小学生陈某,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提交了关于结直肠癌研究课题,基本上是硕博级的研究项目了。
14岁女孩,号称出版了三本书,一天之内可以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
12岁的男孩,目前已经南京大学毕业,1岁已经徒步暴走,5岁已经开飞机了,你让我这位36岁还不会骑自行车的阿姨情何以堪啊。
这些孩子十几岁的“成就”,已经是我们这些成人几辈子无法超越的了。
我相信你们应该和我一样,一开始带着无比羡慕好奇打开,看完后不仅非常诧异,怎么还会有这样匪夷所思的吹牛?!
对啊,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今天想聊聊的。
“人造”神童背后体现的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的极端心态。
前段时间有朋友问我,量子波动速读怎么看?我还没回答,她自问自答说,虽然看着不那么靠谱,但万一有用呢?
你们看,这个逻辑是不是像极了那些人造神童的父母,虽然牛是吹到天了,但万一出名了呢?万一获得加分了呢?万一就此找到一条捷径了?
更多的课外班、更低龄化的比赛考证,这些“抢跑”加“外挂”,反映的就是望子成龙后无法平复的焦虑感。
这不仅仅只存在人造神童的打造,更是我们如今每个父母都在面临的教育选择。
如果我们把高考看作人生的“终点”,那么抢跑的重要性就无比巨大,大到也许就是可以用牺牲孩子身心发展,哪怕作弊也在所不辞。
可高考之后的人生才是一场又一场看不见的“考试”啊,高考之后的人生谁来负责?
我们用什么去保证“催熟”后的孩子可以继续拥有持续奔跑的能力和勇气呢?
神童真的好吗?
我们先来聊聊神童这个话题吧。面对这个称号,估计几乎没有家长会说“不”的吧。
纽约就有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天才儿童项目),我的一位教授曾经是这个项目组的成员之一。之前听他闲聊过,今天分享蛮切题。
教授说,天赋异禀和有一些天赋,这是两码事。神童的确存在,但非常非常少,大部分孩子其实只不过是比普通孩子“稍好”。
他说,家长不要觉得养了天才儿童就非常开心,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是真正意义的“天才”,其实反而更加操心。
在美国,资深的教育者都明白,所谓的天才儿童也被认为“特殊儿童”(highly-abled = disabled)。“天才教育”,其实也是“特殊教育”的一部分,因为传统教育无法匹配这些孩子的特殊需求。
(纽约的朋友们如果你看到这里,也别太焦虑,纽约的G&T项目,现在招的也不是真正的天才了。这里面有不少历史原因的,今天就不展开了)。
我一开始以为,那是因为天才儿童的IQ很高,传统教学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无非就是让这些孩子跳级,快速学完就好了。
教授告诉我说,这样的认知是非常片面的,孩子的发展不是2D的,不是只有年龄和智商,社交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大部分真正的天才儿童,普遍都有社交情绪发展和智商发展不匹配的情况。比如,及其容易兴奋、焦虑紧张、甚至抑郁;不懂得遵守社会规则、无法交到朋友,等等。
所以真正的“天才教育”,不是一味地去帮助他们实现学术的突破(说实话,这些孩子根本不需要我们帮助学术内容)。
但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管理情绪、学会与自己和其他人共处、更好的语言表达等等。
不知道你们听完什么感受,我当时听完后,很感叹的一点就是,
真正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个孩子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而我们多少人却打着“教育”之名,在打造孩子实现外界的标准?
有天赋的孩子怎么教
说实话,我当时看完这几则报道,第一反应就是惋惜了。
获奖造假的小学生家里有科研氛围,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欢科研,这已经妥妥的“高起跑线”了啊。
成功学的女孩,演讲风格虽然有很浓的传销味道,但谈吐、台风、用词造句,的确算是同龄人里很优秀的了。
他们应该就算是有一点点天赋的孩子吧。
当时教授和我说,有一点点天赋的孩子,最关键的就是不“催熟”。
这颗苗的确比其他的苗长势更好,但有经验的园丁都明白,要让它更加茁壮成长,无非就是该干嘛就干嘛,适当提供更多更好的环境而已。
“才气”和“才华”是两码事,可惜很多人无非分清楚的。
很多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很大可能性就是,并没有把“才气”固化为“才华”。
怎么做呢?
这是周末我在微博转发的一个视频,我当时转的时候就说,“值得看”。
这位爸爸说的话没有什么大道理,却非常朴实地提醒了我们养育孩子的本质。
发现天赋:孩子喜欢并且做的也很好,“发现她跑完1200米,完全不喘”;
征求意见:我就问她,要不要这方面发展一下,她愿意了;
提供环境:那我就跟着她跑,后来跑不过她了,就骑车带她跑。最后我就在家给她搭建了一个简易健身房;
陪伴孩子:整个过程中,父亲或者说家庭教育没有缺位。
这位爸爸说,“体育这件事,再有天赋,一天不练也是不行的”。这是非常难得的清醒。
有一点点天赋的孩子,尤其在小的时候,很容易被周围人捧誉为“天才”。
但大部分这样的孩子其实只不过比自己所在的环境中的同龄人好一点点,只不过我们成人都不会吝惜这些表扬而已。
孩子还没形成一个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知,这时就额外需要父母的引导。
如果父母抱着“天才”称号不放,就此想要“躺赢”;甚至更可恶的,把孩子成为满足自己收获流量和利益的工具。
那么很容易就会让这些孩子的天赋泯灭,毁掉童心,甚至是这个孩子的未来。
所以啊,为人父母的我们,要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大概率我们的孩子也是普通人。
那么普通人最大的运气是什么?不是求“天上掉馅饼”,而是明白啥都是需要一步一步来。
因为理论上讲,普通人的运气都是正态分布的,因此才会越努力越幸运。
神童,伪神童,人造神童,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真的“儿童”,都只是孩子。
不管一个孩子有没有天赋,有什么样的天赋,我们都应该首先把他当做一个孩子,去爱这个孩子,去陪他成为人,哪怕就是成为普通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想把这些跟神童相关的事情写给大家看,因为每个神童,不论真假,都是我们的孩子。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