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长大,每个当妈的越来越头疼的,就是随时准备迎接他稀奇古怪的各种提问。
比如说:“为什么要结婚?什么是男朋友女朋友?”
这也是很多家庭向来空白的一课:性教育已渐入正轨,爱的教育又要怎样去做?
关于这个困惑,大洋彼岸的妈妈Kristina Wright,是这样做的——
Kristina的孩子和Jasper年纪差不多、提出的问题也差不多:有一天,6岁的儿子回到家说,“妈妈,我有女朋友了”。
大部分的妈妈听到这样的话,反应大概不外两种:像应采儿一样惊讶,或者觉得这就是小屁孩玩笑,一笑置之了。
然而Kristina却觉得:这对孩子来说,可是一个珍贵的教育机会。
教育什么呢?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Kristina认认真真询问儿子和女孩都一起玩了些什么、做了什么游戏、为什么喜欢那个“她”。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也会抽空去认真聊聊儿子的“女朋友”——她从不会用“你的小女朋友”这样的称呼,因为不想让儿子对那个女孩子感觉轻佻;还会和儿子强调,如果有身体接触时一定要征得对方的同意。
这种看上去幼稚的“喜欢”中,她教儿子学会尊重、学会和女性正确相处的方式、也学会表达爱的正确方式。
虽然Kristina也纠结过,怀疑现在对孩子说这些,是不是太早了?但儿子的反馈却让她觉得很欣慰:现在,当儿子想要送个礼物给小女孩时,他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等待对方的回应,而不要穷追猛舍或是再送给她更多的礼物,给女孩压力。
“性与爱”,这是最让中国家长不知所措的两个话题。我们从小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更不知如何对孩子解释这两件事。
值得庆幸的是,性教育作为安全教育的一部分,越来越得到认同;可“爱”的教育,却还缩在被遗忘的角落——关于孩子爱的教育,家长提到最多的,是对爸爸妈妈、老师、小朋友、甚至小动物。可日本一档综艺却让孩子走上天台、向喜欢的人告白。
这个节目里,有这么一个特别动人的小片段:
听说隔壁小女孩小葵要搬家了,龙太非常认真的登上天台问她:“葵酱,你真的要搬家了吗?
小葵虽然很难过,还是点了点头。
龙太深深叹了口气,抹了把眼泪认真地对小葵说: “就算搬家了,我也好喜欢葵酱!不要忘记我,下次一起玩吧!”
羞怯而勇敢的孩子,用纯洁的告白打动了无数人,他们其实比我们这些大人更懂得爱。
说起来,为什么孩子提到“男女朋友”、好奇“结婚”问题的时候,家长们要么不当回事,要么就如临大敌?因为潜意识中,我们认为爱情和婚姻距离孩子太远、太早认识到爱的孩子会过于“早熟”,而“早熟、早恋”就意味着伤害。
有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我们这代人的感情成长只有简单粗暴的两步:上大学前,“早恋”被家长视为洪水猛兽严防死守;大学一毕业,家长们又恨不得孩子们立刻结婚生子。
好像婚姻这件意义非凡的大事,只是一对适龄男女的一个配对过程。感情的自由生长不被认可,最后的结果,就是缺乏爱的能力和经营婚姻的能力。
然后,我们又把这个模式重复到孩子身上:总是生理上前行于情感的——性教育绘本有很多,但碰到实际情况,却不知道该怎样去引导孩子的情感和表达。等到孩子再大一点,碰到“早恋”这样的情感更是讳莫如深,一不小心就会把事情往最糟糕的地方想。
其实,和性教育一样,爱的教育也应该早早开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会在4-5岁的这段时间里,对爱和婚姻等问题充满好奇。这是孩子认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重要阶段,他会开始对各种关系产生疑问,并观察大人相处的方式去模仿、尝试和探索,才能学会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学会隐私、尊重、表达和沟通这些人生意义非凡的“简单”技能。
其实,和孩子谈爱情、谈婚姻,也并没有那么难——用和谐的家庭关系,去影响孩子,就是最为省力的、却也最有效的方式。
网上很久之前就流传这样的话:父母相爱就是给孩子最棒的礼物。
在一个家庭中,两个彼此尊重、呵护对方的人,更多的是让孩子看到:爸爸保护妈妈,妈妈关心爸爸,因为有了这样的正向循环,一段家庭关系才能开始运作,对孩子来说,这种家庭教育、就决定了他未来对待婚姻、对待家庭和人际关系的看法。
把孩子比作一张白纸,父母的相处最初在他脑海中勾勒下的一笔一划都是基础,会影响他未来的成果。
(本文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