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出现了。为什么小胖墩越来越多?肥胖对儿童的健康有哪些影响,又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控制呢?


孩子发生肥胖的原因多且复杂的。


第一,基因。遗传因素是肥胖产生的内在基础,即使是生活行为和环境改变最终也是通过基因表达的改变而发挥作用。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中约占40~70%。


第二,膳食模式。我国儿童少年的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脂肪供能比不断提高,可能使儿童少年摄入过多能量而使肥胖发生的危险增高。另外,进食过多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能量摄入过多,进而增加发生肥胖的风险。


第三,身体活动不足。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家庭用汽车的普及,学生上下学乘坐车辆的机会越来越多,骑自行车、步行的越来越少;再加上课业负担过重,孩子们户外活动越来越少,体育锻炼不足比较普遍;丰富的电视节目、电子游戏以及网络提供的巨大信心和更新速度,吸引了儿童少年将闲暇时间花费在这些静态活动上。儿童静态活动的比例增高,时间也增加,增加了发生肥胖的风险。


第四,饮食行为。早餐食用频率低/食物种类少、普遍大量进食零食、含糖饮料饮用量增加,西式快餐使用次数增加等都是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


第五,家庭环境。父母的饮食行为影响孩子的饮食行为,父母要起到榜样作用,选择健康食物,不把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孩子的手段。


第六,母亲孕期营养。有研究显示,出生时体重过低的婴儿,成年后患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危险性显著增高;在怀孕期间摄入过多的能量,不但造成孕妇自身肥胖,易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还可导致新生儿体重过大,新生儿体重超过4000克称为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的儿童少年相比,除增加难产的危险性外,巨大儿长大后发生肥胖和慢性病的危险也会增多。


所以,孩子发胖要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膳食、运动、教育等综合方式来预防和控制。



肥胖对儿童的健康有哪些影响呢?


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也是多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儿童肥胖会危害当前及成年期的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和肝脏、运动骨骼、心理行为及认知智力等方面。首先,儿童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血管结构及功能都密切相关。其次,儿童肥胖还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各种功能,导致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升高,女性儿童肥胖可能引起月经周期紊乱和多囊卵巢综合征。


再次,儿童肥胖容易引起哮喘和睡眠呼吸障碍,也是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还将增加成年期某些疾病或过早死亡的风险,如女性儿童超重容易引发成年后乳腺癌的风险、青春期超重则容易引发肾细胞癌的出现。最后,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如不自信、自卑、不愿与人接触、不参加户外活动等。


怎么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呢?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肥胖及其他慢性病的预防都非常重要。肥胖一旦发生,要减轻体重是很困难的。因此,最好的措施是预防,特别是要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合理、营养的膳食摄入与健康、安全足量的身体活动是儿童肥胖的重要防控手段。


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在选择食物的时候要特别避免含有高能量、高脂肪的糖果、巧克力、膨化食品、肥肉和油炸食品等,不喝含糖饮料,足量饮水,规律进餐,每天吃早餐,减少在外就餐,持续坚持平衡膳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与此同时,应该减少儿童静态活动时间,鼓励其积极参加校园内外的各类身体活动。对于过度肥胖的儿童,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其能量的推荐摄入量来量身定制膳食与运动干预措施。


肥胖儿童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两点原则:


1、平衡膳食。儿童在饮食中要保持食物的多样化,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保证鱼、肉、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每日三餐,两餐间隔4~5小时;三餐比例要适宜,按照所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比例,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充足供应。


2、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健康的饮食行为是减少儿童肥胖的关键。包括:少吃油炸食品,限制食糖的摄入;足量饮用白开水,不喝含糖饮料;三餐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尽量在家或学校进餐,减少在外就餐;进食量要控制,不饥一顿饱一顿,不暴饮暴食;合理食用零食,尤其在看电视时更要注意;保证吃好早餐,晚餐不吃太饱。


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肥胖儿童应积极参加各种身体活动:


1、减少静态活动时间。除睡觉时间外应避免孩子连续超过1小时的静止状态。如看电视、读书、使用电脑、玩电子游戏等,儿童每天累计不应超过2小时;课间10分钟时应离开座位去做游戏等身体活动;课外做作业每间隔40分钟,活动一次(每次10分钟);早睡早起,不睡懒觉。


2、积极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建议0-5岁的学龄前儿童每日应增加以游戏为主的身体活动,在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同时,学龄前儿童应增加户外活动,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运动最好选择户外游戏与活动,可以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利用,如公园散步,爬楼梯等。适量进行高强度活动,如骑小车、快跑等有氧运动,健身球、攀爬等肌肉强化运动,也可以参加团体活动舞蹈、小型球类游戏等让孩子快乐动起来,体重减下去。


3、尽量多做其他身体活动。除在校的体育活动外,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在课余时间多做其他身体活动,比如每天步行上下学,与同学一起去户外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