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被熊孩子“折磨”到束手无措?
改变自己,就还你一个乖宝宝!
打人
常见不良表现:在正常相处中,肆意地主动攻击他人。
宝宝心理分析:
1、从成人处模仿学来的。宝宝是这么理解的:大人通过“打”我来达到迫使我做事的目的,那我也可以通过“打”其他人来迫使他做事。
2、语言发展滞后于需求的满足,想要表达对社交接触的期望,但是不懂怎么表达,此时通过直接动手“抢”或者“打”来直接达成目的。
正确教育方式:
1.家长要以身作则。遇到问题不要动手,理性耐心地解决,不要给宝宝树立不好的“榜样”。
2.在平常的生活中,就要给宝宝灌输“打人是不文明的,我们不能这样做”的思想。
3.当宝宝动手打人时,及时制止他,并告诉他“别人不喜欢你打他,想和别人打招呼可叫他,或者轻轻摸”,“下次不要再这样子了。”
扔东西
常见不良表现:喜欢随手扔东西或者破坏东西。
宝宝心理分析:
1、宝宝通过推倒搭建好的积木或者乱扔玩具来获得刺激的感觉,是因为宝宝需要“先破坏后构建”,此时适当满足其需求,过段时间他学会了去“搭建”的时候,此情况会好转。
2、宝宝不懂得需要把玩具整理好,也不懂得需要控制力量去轻轻放下玩具。
3、发脾气时乱扔东西,是需要发泄、表达不满。
正确教育方式:
1.和宝宝一起玩“推倒积木”的游戏,家长搭积木让宝宝来“推”,宝宝“推”够了,就会想要学习去“搭”积木,破坏性的游戏对宝宝的吸引力就降低了,从破坏向构建过渡。
2.告诉宝宝要爱惜玩具和家里的物品。东西要轻轻地放下,并演示给宝宝看,可以多带着宝宝一起整理玩具、轻轻关门等。
3.必要时提供些软质的扔不坏、扔不响的物品,例如枕头供宝宝发泄情绪。
无视家长的话
常见不良表现:无视家长的话(主要是批评或者说教),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宝宝心理分析:
父母对宝宝的训诫太多,管理没有重点,宝宝对这种声音已经麻木了。
正确教育方式:
1.沟通需要方法和技巧,传达某一要求时,与宝宝对视,认真有耐心地交流,不能只是命令,多去揣摩宝宝的想法,适当诱导,软硬兼施。
2.当单一的语言不起作用时,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宝宝,可以自己演示一遍给宝宝看,让宝宝模仿、接受这种行为。
3.学会与宝宝商量,比如要求宝宝去吃饭,但宝宝还想玩玩具,可以与宝宝商量:“再玩3分钟就去吃饭,可以吗?”,通常这时候宝宝会答应。3分钟后,立即按要求执行,切勿3分钟之后又3分钟,条件只能讲一次。
作息不规律
常见不良表现:晚上迟迟不睡,早晨迟迟不起。
宝宝心理分析:
在不加以干涉的情况下,“生物钟”会自动控制每个人的生理状态,例如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醒。1岁以上的宝宝需要成人来调整作息时间。
正确教育方式:
1.营造睡觉的氛围,睡前关门关灯,拉上窗帘,关掉电视机,拿走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保持安静。
2.如果宝宝翻来翻去难以入睡,可以尝试讲个睡前故事或者哼哼摇篮曲。
3.每天保持一样的作息,尽量不要有例外。如果平时要求宝宝九点睡,那么可以选一个参考时间点,比如洗完澡玩30分钟或者看一集动画片就睡觉,把时间精确地定下来,每天如此,不要轻易打破规律。
不好好吃饭
常见不良表现:吃饭吃得少;吃饭的时候到处跑;挑食;吃得慢;要边看电视边吃饭等。
大人错误做法:
整天不停地喂宝宝吃;觉得宝宝吃的越多越好。
正确教育方式:
1.一岁以上的宝宝可以添加适当的调味品,例如:盐、糖等,尽量让饭菜符合孩子的口味。
2.控制好宝宝的吃饭时间,确保吃饭的时候宝宝是饿的状态。
3.给宝宝准备一个专门的椅子和吃饭的位置,每次都坐在那个椅子和那个位置上吃饭,吃完了才能离开。
4.控制食物的种类,营养搭配合理,如果宝宝不爱吃蔬菜,可以少量混杂在他爱吃的食物里一起吃。
世上没有熊孩子,只有不被父母理解而变成的“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