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家里的小不点就要满5岁,距离踏入小学的日子越来越近,这个阶段的孩子既保留着幼儿园时期的活泼灵动,又悄悄在身高、认知、能力上朝着 “小大人”迈了一大步。
而5岁的儿保检查,正属于国家规定的13次免费体检范畴(另外还包括出生后1周内、满月、3-36 月龄及 4、6岁),既是给孩子的 “入学前健康体检”,也是帮家长摸清娃成长短板的关键机会。
今天就结合专业儿保项目清单,从必做检查、付费项目选择到发育判断,把5岁儿保的重点讲透~
01
先划重点:5岁儿保这些检查项目别缺席
不管是 4 岁还是 6 岁,宝宝的饮食都要围绕 “均衡、多样、适量” 这三个关键词,但不同年龄段侧重点略有不同:
1
基础生长发育评估:看娃是否 “达标”(免费)
作为每次儿保的“开场项目”,身高、体重、头围的测量是国家免费体检的核心内容,数据要对照《5岁儿童生长标准》看“生长曲线位置”,而非单纯比绝对值。
比如5岁男孩的身高正常范围在101.2-128.9cm,体重在14.3-34.0kg;女孩身高在100.5-127.2cm,体重在14.0-33.7kg。若发现孩子连续3个月生长曲线偏离正常轨道(如突然变平缓、下降),要及时和医生沟通,排查营养、睡眠或健康问题。
头围检查也不能忽视,5岁孩子头围通常在47.6-54.2cm(男)、46.8-53.2cm(女),头围异常可能提示脑部发育问题,早发现才能早干预。医生还会通过 “望、触、叩、听” 检查孩子的皮肤、髋关节等,排查全身系统异常。
2
视力筛查:警惕“悄悄靠近的近视”(免费基础筛查,深度检查按需付费)
5岁处于学龄前期,是视力筛查的重点阶段,国家免费体检会包含基础视力仪器筛查,重点关注孩子的视力水平(应达0.8左右)和远视储备——这是预防小学近视的关键指标,远视储备不足的孩子,未来近视风险会大幅增加。
筛查时会用全自动视力筛查仪,无痛且检测时间短,孩子接受度高。若发现屈光不正(如散光、远视储备过低),医生可能建议进一步做散瞳验光,这类深度检查多为自费,费用一般在20-500元(因地区和医院不同有差异),具体可咨询当地门诊。
3
听力与口腔检查:小细节影响大健康(听力免费复查,口腔基础检查免费,深度项目付费)
听力检查:5岁孩子的听力筛查以行为测听法为主,通过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判断听力水平,属于免费项目。若孩子平时对语言指令反应慢、经常 “没听见”,需警惕听力异常,可能需要自费做耳声发射等深度检查,费用几十元左右。
口腔检查:基础口腔检查(如查看龋齿、恒牙萌出情况)在免费范围内,5岁孩子多已开始换牙(如下颌中切牙),医生会重点检查乳牙龋齿是否影响恒牙萌出,以及是否有“地包天”等咬合问题。若想做更精准的口腔龋态风险检测(通过牙菌斑或唾液判断患龋风险),属于自费项目,适合担心孩子蛀牙的家长,费用需咨询当地医院。
另外,若孩子配合度高,医生可能会建议做牙齿清洁涂氟,部分地区将其纳入免费项目,未覆盖地区的自费费用通常在几十元不等。
4
血常规与发育筛查:按需选择,不盲目(血常规部分免费,发育筛查免费)
血常规:若孩子在5岁前已完成6、8、18、30月龄的免费血常规检查,5岁儿保的血常规多为按需检查——比如孩子经常感冒、面色苍白,医生会建议排查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应≥115g/L)。非规定月龄的血常规为自费,费用在15-50元(以北京为例),能帮助鉴别感染类型(病毒或细菌),避免抗生素滥用。
发育筛查(DST/DDST):属于国家免费项目,医生会通过引导孩子玩玩具、家长问卷等方式,全面评估认知(注意力、思维)、语言(理解与表达)、大运动、精细动作、社交情感5大能力,及时发现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并给出家庭训练建议。
5
可选自费项目:根据孩子情况定
若孩子有特殊情况,可考虑这些自费项目:
骨密度测定:适合生长缓慢、挑食严重的孩子,排查骨骼发育问题,费用50-300元;
幼儿生长调理推拿:若孩子经常积食、便秘或睡眠差,推拿能起到辅助调理作用,每次费用30-40元,部分地区医保可报销;
微量元素检测:不建议常规做,若孩子有头发枯黄、反复口腔溃疡等症状,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费用几十元不等。
02
发育判断:5岁娃该具备这些“能力”
(结合免费发育筛查标准)
儿保中的发育筛查会对照专业标准,家长也可在家观察孩子是否具备这些能力:
✅ 大运动能力:活泼但不 “笨拙”
能连续跳绳5-10次、单脚站立10秒以上、跑步时灵活转弯、双脚交替上下楼梯(不用扶扶手)。若孩子运动时经常摔跤、动作不协调,可能需要加强平衡训练(如玩跳格子、拍球)。
✅ 精细动作能力:为 “握笔写字” 打基础
能熟练用筷子吃饭、自己系按扣或鞋带、画有头身四肢的 “小人”、用剪刀沿直线剪图形。精细动作差的孩子,未来握笔写字可能更费力,平时可多玩拼图、串珠子锻炼手部小肌肉。
✅ 语言与认知能力:能 “清晰表达,简单思考”
能说完整的复杂句子(如“昨天我和妈妈去公园,还帮奶奶喂了小鸽子”)、复述3-4句的短故事、回答“为什么天会下雨”这类问题。认知上能数到20以上、区分5种以上颜色、理解“前后左右”方位,这些都和小学学习直接相关。
✅ 社交与情绪能力:学会 “合作与共情”
和小伙伴玩时能遵守规则(如轮流玩玩具)、不频繁争抢,遇到不开心能说“我生气了,因为你没问我就拿我积木”,而非哭闹或打人。若孩子总独处、情绪暴躁,可在儿保时和医生沟通,获取专业引导建议。
03
家长必做:儿保前准备+后续跟进
除了搭配,4-6 岁更要培养宝宝的 “自主进食能力” 和 “健康饮食习惯”,这些细节别忽视:
儿保前:整理好 “问题清单”
提前记录孩子的日常情况,比如:每天睡眠是否够 10-11 小时、是否挑食(如不吃肉、不爱吃菜)、有无反复咳嗽或腹胀、运动 / 语言上的异常(如说话结巴、不爱跑跳)。把这些问题告诉医生,能让沟通更高效。
儿保后:按医生建议 “针对性改善”
若需补铁,可每周给孩子吃1-2次动物肝脏(如猪肝,每次25g左右),搭配红肉、菠菜等;
若有姿势问题(如含胸驼背),可每天练5分钟靠墙站立(脚后跟、肩膀、头部贴墙);
若语言表达弱,可多和孩子玩 “故事接龙”“词语联想” 游戏,锻炼语言逻辑。
另外,每月记录一次孩子的身高体重,下次儿保时带给医生,方便判断干预效果。
小贴士:5岁的儿保,既是对孩子学龄前健康的“全面复盘”,也是为小学衔接做的“提前准备”。结合国家免费项目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检查,再对照发育标准做好家庭观察,就能让娃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小学时光~
*本文撰稿人:棉花糖妈妈